總結我Year 3第一學期的設計小日常。過程難過痛苦噁心但成長萬分,最後我發現我喜歡的不過是努力認真、有新學習新領悟的自己。

起初沒有對這份作業有太大期望,找了些reference跟老師討論,分享了我一開始packaging design與product是關於情感、關係與愛的概念。老師一看到我找的一幅reference,是一隻手遞東西給另一隻手的圖片,像Michelangelo的The Creation of Adam。他說這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,手拋接的動作就像一段關係有來有往,關乎雙方的配合,而香水就是當中愛的表現,傳遞愛的方式,把人連繫在一起。我聽完雙眼立刻閃閃發亮,萬般感謝他給了那麼好的意見,然後快樂的走出房門,再跟朋友分享tutorial的得著,那時候我說,tutor給的建議讓我覺得這個project瞬間變得好有意思,我好想把他做好。

有時候,我們都只需要弄清楚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,然後把這些喜歡的帶到生活當中。那些喜歡是為了讓我們撐過那些不喜歡還沒蛻變為喜歡的日子。

從這一科裡,我更確定了我對concept的重視,如果那件事情沒有concept在背後support,我會覺得很無趣,而攝影就是將concept化為visual language與audience溝通。有了concept就要開始execute,我總是花得太多時間在想,很少時間實際的做,我對於technical上的操作真的沒有太大興趣,這些技巧只是為了讓我達到傳遞理念的目的,但這樣寫了出來,其實這一環很關鍵,決定了大眾對你作品的理解。

今個學期,有一科要求我們透過進行各種資料搜集與訪問,設計出一個給長者服藥的app。其中一次與老友記做訪問,跟老友記聊天的過程,看到他們在這把年紀依然對生命保有熱情、活力,長存感恩的心,在生活裡安排各種活動,學用智能產品,使用whatsapp, wechat的方式與年輕人無異(多了些可愛)及後他們不斷誇獎我很棒(在知道我讀設計後)也稱讚我很細心,相信我會有好的前途,承他們貴言。

我很享受與別人交流的過程,就算我是訪問者,無法分享太多,但只要聽到他們的分享,我就已經好高興。從他們分享當中得到些insight是目標,但非必然,得到祝福與動力更是意料之外的事。

到了另一科,期末assignment是設計一本特定主題的書,而當中需要訪問三位受訪者。那時我只想到自己最熟悉的領域:本地的書業界,於是就由此入手。本來認為找人訪問這件事很難,畢竟對方不會得到任何好處,還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,怎麼可能實現,但最後居然一一成事,而且三位都真的是自己打從心底敬佩的人。不僅在自己領域裡發光發熱,更同時發展著自己的興趣,將信念帶給世界,能夠有機會跟他們訪談聊天,實在令我感恩又幸福。(當中還有驚喜,有機會再詳談)

身為訪問者的我,那時恰巧遇到人生的困頓迷惘,私心問了些問題,得到了很大的啟發。人生就是試錯的過程,可以盡情發掘各種可能性,放下一些遺憾、執著與完美主義,會讓人生過得更順遂。設計是我接觸世界的橋樑,透過這些對話煉就不朽的話傳遞出去,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。

我稱第一份攝影作業為作品。

為什麼設計學生常顯得特別大壓力,經常熬夜不眠不休,爆肝精神崩潰都要繼續做下去,大概是因為他們做的都是「作品」,不是「作業」。
回想這個學期,想到的盡是崩潰的難受的畫面,deal with太多人事溝通問題讓我心力交瘁,擔任兩份workload大的project leader更讓壓力加倍,也是三年以來第一次熬到生病要申請deadline extension,但套用一句tutor說的話:‘Learning is painful but makes you wiser’ 學習是痛苦的,因為那觸及了我們陌生未知的領域,也是自己的不足,但當熬過了就必定會有所拾獲,無論是發現自己合適不合適,這都是很好的一課。

比起設計上的hard skills,更多的是發掘到自己的潛能:歸納整理、接洽訪談、概念發想、文案寫作、溝通領導,可能這些才能真正的帶我走得更遠。同時要謹記在這些節點上,不論是實質還是精神上,都有著身邊各種人的幫忙,單憑自己一個,是不可能成事的,同伴、伯樂、良師很重要。感恩身邊的善意無邊,感恩自己可以在這樣的環境學習,不能忘記那個三年前拼死堅定想考進來的決心。

學海無涯,願你繼續保持謙卑學習。
好好休養捲土重來,下個sem又是一條好漢。

初稿寫於2022.12.09。

#有感而發 #寫作 #生活分享 #文字創作 #句子分享 #繁體字 #生活記錄 #散文 #散文創作 #詩詞 #隨筆 #短文 #理工大學 #理大設計 #校園生活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